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
受方便學處品第十八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:「世尊!願說諸菩薩摩訶薩等具智慧方便所修學句,令歸依者於諸菩薩摩訶薩無有二意、離疑惑心,於生死流轉中常不可壞。」如是說已,毘盧遮那世尊以如來眼觀一切法界,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諦聽。金剛手!今說善巧修行道。若菩薩摩訶薩住於此者,當於大乘而得通達。祕密主!菩薩持不奪生命戒所不應為,持不與取及欲邪行、虛誑語、麁惡語、兩舌語、無義語戒,貪欲、瞋恚、邪見等皆不應作。祕密主!如是所修學句,菩薩隨所修學,則與正覺世尊及諸菩薩同行,應如是學。」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:「世尊!薄伽梵於聲聞乘亦說如是十善業道,世間人民及諸外道亦於十善業道常願修行。世尊!彼有何差別?云何種種殊異?」如是說已,佛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善哉善哉!祕密主!汝復善哉,能問如來如是義。祕密主!應當諦聽,吾今演說差別道一道法門。祕密主!若聲聞乘學處,我說離慧方便,教令成就開發邊智,非等行十善業道,彼諸世間復離執著我故,他因所轉。菩薩修行大乘入一切法平等,攝受智慧方便,自他俱故,諸所作轉。是故祕密主!菩薩於此攝智方便入一切法平等,當勤修學。」
爾時世尊復以大慈悲眼觀諸眾生界,告金剛手菩薩言:「祕密主!彼諸菩薩盡形壽持不奪生命戒,應捨刀杖、離殺害意,護他壽命猶如己身。有餘方便,於諸眾生類中隨其事業,為解脫彼惡業報故,有所施作非怨害心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持不與取戒,若他所攝諸受用物,不起觸取之心,況復餘物不與而取。有餘方便,見諸眾生慳悋積聚不修施福,隨其像類害彼慳故,離於自他為彼行施,因讚時施獲妙色等。祕密主!若菩薩發起貪心而觸取之,是菩薩退菩提分,越無為毘奈耶法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持不邪婬戒,若他所攝,自妻、自種族標相所護,不發貪心,況復非道二身交會。有餘方便,隨所應度攝護眾生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盡形壽持不妄語戒,設為活命因緣,不應妄語,即為欺誑諸佛菩提。祕密主!是名菩薩住於最上大乘。若妄語者,越失佛菩提法。是故祕密主!於此法門應如是知,捨離不真實語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受持不麁惡罵戒,應當以柔軟心語、隨類言辭攝受諸眾生等。何以故?祕密主!菩提薩埵初行,利樂眾生。或餘菩薩見住惡趣因者,為折伏之而現麁語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受持不兩舌語戒,離間隙語、離惱害語,犯者非名菩薩。不於眾生起離坼之心,有異方便,若彼眾生隨所見處生著,如其像類說離間言語令住於一道,所謂一切智智道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持不綺語戒,以隨類言辭時方和合出生義利,令一切眾生發歡喜心、淨耳根道。何以故?菩薩有差別語故。或餘菩薩以戲笑為先,發起眾生欲樂,令住佛法。雖具出無義利語,如是菩薩不著生死流轉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應當持不貪戒,於彼受用他物中不起染思。何以故?無有菩薩生著心故。若菩薩心有染思,彼於一切智門無力而墮一邊。又祕密主!菩薩應發起歡喜,生如是心:『我所應作。』令彼自然而生。『極為善哉。』數自慶慰,勿令彼諸眾生損失資財故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應當持不瞋戒,遍一切處常修安忍、不著瞋喜,於怨及親其心平等而轉。何以故?非菩提薩埵而懷惡意。所以者何?以菩薩本性清淨故。是故祕密主!菩薩應持不瞋恚戒。
「復次祕密主!菩薩應當捨離邪見、行於正見,怖畏他世,無害無曲無諂,其心端直,於佛法僧心得決定。是故祕密主!邪見最為極大過失,能斷菩薩一切善根,是為一切諸不善法之母。是故祕密主!下至戲笑,亦當不起邪見因緣。」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:「世尊!願說十善道戒,斷極根斷。云何菩薩王位自在、處於宮殿,父母妻子眷屬圍繞,受天妙樂而不生過?」如是說已,佛告執金剛言:「善哉善哉!祕密主!汝當諦聽,善思念之,吾今演說菩薩毘尼決定善巧。祕密主!應知菩薩有二種。云何為二?所謂在家、出家。祕密主!彼在家菩薩受持五戒句,勢位自在,以種種方便道隨順時方自在攝受求一切智,所謂具足方便示理舞伎天祠主等種種藝處,隨彼方便以四攝法攝取眾生,皆使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謂持不奪生命戒及不與取、虛妄語、欲邪行、邪見等,是名在家五戒句。菩薩受持如所說善戒,應具諦信當勤修學,隨順往昔諸如來學處,住有為戒,具足智慧方便,得至如來無上吉祥無為戒蘊。有四種根本罪,乃至活命因緣亦不應犯。云何為四?謂謗諸法、捨離菩提心、慳悋、惱害眾生。所以者何?此性是染,非持菩薩戒。何以故?
「過去諸正覺,及與未來世,
現在仁中尊,具足智方便,
修行無上覺,得無漏悉地,
亦說餘學處,離於方便智。
當知大勤勇,誘進諸聲聞。」
說百字生品第十九
爾時毘盧遮那世尊觀察諸大會眾,說不空教——隨樂欲成就一切真言自在、真言之王、真言導師、大威德者、安住三三昧耶,圓滿三法故——以妙音聲告大力金剛手言:「勤勇士一心諦聽諸真言、真言導師。」即時住於智生三昧,而說出生種種巧智百光遍照真言曰: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暗」
佛告金剛手:「此一切真言,
真王救世者,成就大威德,
即是正等覺,法自在牟尼。
破諸無智暗,如日輪普現,
是我之自體,大牟尼加持,
利益眾生故,應化作神變。
乃至令一切,隨思願生起,
悉能為施作,神變無上句。
故當一切種,淨身離諸垢,
應理常勤修,志願佛菩提。」
百字果相應品第二十
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祕密主!若入大覺世尊大智灌頂地,自見住於三三昧耶句。祕密主!入薄伽梵大智灌頂,即以陀羅尼形示現佛事。」爾時大覺世尊隨住一切諸眾生前施作佛事,演說三三昧耶句。佛言:「祕密主!觀我語輪境界廣長遍至無量世界清淨門,如其本性表示,隨類法界門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。亦如今者釋迦牟尼世尊,流遍無盡虛空界,於諸剎土勤作佛事。祕密主!非諸有情能知世尊是語輪相流出正覺妙音莊嚴瓔珞,從胎藏生佛之影像,隨眾生性欲令發歡喜。」爾時世尊於無量世界海門遍法界慇懃勸發成就菩提,出生普賢菩薩行願。於此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種性海中受生,以種種性清淨門淨除佛剎、現菩提場而住佛事。次復志求三藐三菩提句,以知心無量故,知身無量。知身無量故,知智無量。知智無量故,即知眾生無量。知眾生無量故,即知虛空界無量。祕密主!由心無量故,得四種無量。得已,成最正覺,具十智力,降伏四魔,以無所畏而師子吼。佛說偈言:
「勤勇此一切,無上覺者句,
於百門學處,諸佛所說心。」
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得未曾有,而說偈言:
「佛說真言救世者,能生一切諸真言。
摩訶牟尼云何知,誰能知此從何處?
誰生如是諸真言?生者為誰惟演說?
大勤勇士說中上,如此一切願開示。」
爾時薄伽梵,法自在牟尼,
圓滿普周遍,悉遍諸世界,
一切智慧者,大日尊告言:
「善哉摩訶薩,大德金剛手!
吾當一切說,微密最希有,
諸佛之祕要,外道不能知。
若悲生漫荼,得大乘灌頂,
調柔具善行,常悲利他者,
有緣觀菩提,常所不能見。
彼能有知此,內心之大我,
隨其自心位,導師所住處,
八葉從意生,蓮華極嚴麗。
圓滿月輪中,無垢猶淨鏡,
於彼常安住,真言救世尊。
金色具光焰,住三昧害毒,
如日難可觀,諸眾生亦然。
常恒於內外,普周遍加持,
以如是慧眼,了知意明鏡。
真言者慧眼,觀是圓鏡故,
當見自形色,寂然正覺相。
身生身影像,意從意所生,
常出生清淨,種種自作業。
次於彼光現,圓照如電焰,
真言者能作,一切諸佛事。
若見成清淨,聞等亦復然,
如意所思念,能作諸事業。」
「復次祕密主!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如是自身影像生起無有殊勝過三菩提,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四大種攝持集聚,彼如是自性空,唯有名字所執,猶如虛空,無所執著,等於影像。彼如來成正覺,互相緣起無有間絕。若從緣生,彼即如影像生。是故諸本尊即我、我即本尊,互相發起身所生身尊形像生。祕密主!觀是法緣通達慧、通達慧緣法,彼等遞為作業,無住性空。祕密主!云何從意生?意能生影像。祕密主!譬如若白若黃若赤,作意者作時染著意生,彼同類如是身轉。祕密主!又如內觀意中漫荼羅療治熱病,彼眾生熱病即時除愈無有疑惑。非漫荼羅異意,非意異漫荼羅。何以故?彼漫荼羅一相故。祕密主!又如幻者幻作男子,而彼男子又復作化。祕密主!於意云何?彼何者為勝?」時金剛手白佛言:「世尊!此二人者,無相異也。何以故?世尊!非實生故。是二男子本性空故,等同於幻。如是祕密主,意生眾事及意所生,如是俱空,無二無別。」
百字成就持誦品第二十二
爾時世尊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諦聽。祕密主!真言救世者,身身無有異分。意從意生,令善淨除,普皆有光。彼處流出,相應而起遍諸支分。彼愚夫類常所不知,不達此道。乃至身所生分,無量種故,如是真言救世者分說亦無量。譬如吉祥真陀摩尼,隨諸樂欲而作饒益。如是世間照世者身,一切義利無所不成。祕密主!云何無分別法界,一切作業隨轉?祕密主!亦如虛空界,非眾生、非壽者、非摩奴闍、非摩納婆、非作者、非吠陀、非能執、非所執,離一切分別及無分別,而彼無盡眾生界一切去來諸有所作,不生疑心。如是無分別一切智智等同虛空,於一切眾生內外而轉。」
爾時世尊又復宣說淨除無盡眾生界句、流出三昧句、不思議句、轉他門句:
「若本無所有,隨順世間生,
云何了知空,生此瑜伽者?
若自性如是,覺名不可得,
當等空心生,所謂菩提心。
應發起慈悲,隨順諸世間,
住於唯想行,是即名諸佛。
當知想造立,觀此為空空,
如下數法轉,增一而分異。
勤勇空亦然,增長隨次第,
即此阿字等,自然智加持。」
「阿嚩
「迦佉哦伽 遮車若社 吒咤拏荼 多他娜馱 波頗摩婆 野囉邏嚩 奢沙娑訶 仰壤拏曩莽
「祕密主!觀此空中流散假立,阿字之所加持,成就三昧道。祕密主!如是阿字,住於種種莊嚴,布列圖位。以一切法本不生故,顯示自形。或以不可得義,現嚩字形。或諸法遠離造作故,現迦字形。或一切法等虛空故,現佉字形。或行不可得故,現誐字形。或諸法一合相不可得故,現伽字形。或一切法離生滅故,現遮字形。或一切法無影像故,現車字形。或一切法生不可得故,現若字形。或一切法離戰敵故,現社(上聲呼)字形。或一切法離我慢故,現吒字形。或一切法離養育故,現咤字形。或一切法離怨對故,現拏字形。或一切法離災變故,現荼字形。或一切法離如如故,現多字形。或一切法離住處故,現他字形。或一切法離施故,現那字形。或一切法界不可得故,現馱字形。或一切法勝義諦不可得故,現波字形。或諸法不堅如聚沫故,現頗字形。或一切法離繫縛故,現麼字形。或一切法諸觀不可得故,現婆字形。或一切法諸乘不可得故,現也字形。或一切法離一切塵故,現囉字形。或一切法無相故,現邏字形。或一切法離寂故,現奢字形。或一切法本性鈍故,現沙字形。或一切法諦不可得故,現娑字形。或一切法離因故,現訶字形。
「祕密主!隨入此等一一三昧門,祕密主!觀是乃至三十二大人相等皆從此中出,仰壤拏曩莽等於一切法自在而轉。此等隨現,成就三藐三佛陀隨形好。」
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三
「復次祕密主!於此三昧門,以空加持,於一切法自在成就最正覺,是故此字即為本尊。」而說偈言:
「祕密主當知,阿字第一句,
明法普周遍,字輪以圍繞。
彼尊無有相,遠離諸見相,
無相眾聖尊,而現相中來。
聲從於字出,字生於真言,
真言成立果,諸救世尊說。
當知聲性空,即空所造作,
一切眾生類,如言而妄執;
非空亦非聲,為修行者說,
入於聲解脫,即證三摩地。
依法布相應,以字為照明,
故阿字等類,無量真言想。」
說菩提性品第二十四
「譬如十方虛空相,常遍一切無所依,
如是真言救世者,於一切法無所依。
又如空中諸色像,雖可現見無依處,
真言救世者亦然,非彼諸法所依處。
世間成立虛空量,遠離去來現在世,
若見真言救世者,亦復出過三世法。」
「唯住於名趣,遠離作者等,
虛空眾假名,導師所宣說。
名字無所依,亦復如虛空,
真言自在然,現見離言說。
非火水風等,非地非日光,
非月等眾曜,非晝亦非夜,
非生非老病,非死非損傷,
非剎那時分,亦非年歲等,
亦非有成壞,劫數不可得,
非淨染受生,或果亦不生。
若無如是等,種種世分別,
於彼常勤修,求一切智句。」
三三昧耶品第二十五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:「世尊所說三三昧耶,云何說此法為三三昧耶?」如是言已,世尊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善哉善哉!祕密主!汝問吾如是義。祕密主!汝當諦聽,善思念之,吾今演說。」金剛手言:「如是。世尊!願樂欲聞。」佛言:「有三種法相續除障相應生,名三三昧耶。云何彼法相續生?所謂初心不觀自性,從此發慧,如實智生,離無盡分別網,是名第二心菩提無分別正等覺句。祕密主!彼如實見已,觀察無盡眾生界,悲自在轉無緣觀,菩提心生。所謂離一切戲論,安置眾生皆令住於無相菩提。是名三三昧耶句。
「復次祕密主!有三三昧耶,
最初正覺心,第二名為法,
彼心相續生,所謂和合僧,
此三三昧耶,諸佛導師說。
若住此三等,修行菩提行,
諸導門上首,為利諸眾生,
當得成菩提,三身自在輪。」
「祕密主!三藐三佛陀安立教故,以一身加持,所謂初變化身。復次祕密主!次於一身示現三種,所謂佛、法、僧。復次祕密主!從此成立說三種乘,廣作佛事,現般涅槃,成熟眾生。祕密主!觀彼諸真言門修菩提行諸菩薩,若解三等,於真言法則而作成就。彼不著一切妄執,無能為障礙者,除不樂欲、懈怠、無利談話、不生信心、積集資財者。復應不作二事,謂飲諸酒及寢床上。」
說如來品第二十六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世尊言:
「云何為如來?云何人中尊?
云何名菩薩?云何為正覺?
導師大牟尼,願斷我所疑。
菩薩大名稱,棄捨疑慮心,
當修摩訶衍,行王無有上。」
爾時薄伽梵毘盧遮那觀察諸大會眾,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善哉善哉!金剛手!能問吾如是義。祕密主!汝當諦聽,善思念之,吾今演說摩訶衍道。頌曰:
「『菩提虛空相,離一切分別,
樂求彼菩提,名菩提薩埵。
成就十地等,自在善通達,
諸法空如幻,知此一切同,
解諸世間趣,故名為正覺。
法如虛空相,無二惟一相,
成佛十智力,故號三菩提。
唯慧害無明,自性離言說,
自證之智慧,故說名如來。』」
世出世護摩法品第二十七
「復次祕密主!往昔一時我為菩薩,行菩薩行住於梵世,時有梵天來問我言:『大梵!我等欲知火有幾種?』時我如是答言:
「『所謂大梵天,名我慢自然,
次大梵天子,彼名簸嚩句。
世間之火初,其子名梵飯,
子名畢怛囉,吠濕婆捺羅。
復生訶嚩奴,合毘嚩訶那,
簸說三鼻覩,及阿闥末拏。
彼子鉢體多,補色迦路陶,
如是諸火天,次第以相生。
復次置胎藏,用忙路多火;
欲後澡盥身,嚩訶忙囊火;
浴妻之所用,以瞢蘖盧火;
若生子之後,用鉢伽蒲火;
為子初立名,用簸體無火;
飲食時所用,當知戍脂火;
為子作髻時,應用殺毘火;
次受禁戒時,三謨婆嚩火;
禁滿施牛時,用素哩耶火;
童子婚媾時,以瑜赭迦火;
造作眾事業,跋那易迦火;
供養諸天神,以簸嚩句火;
造房以梵火,惠施扇都火;
縛羊之所用,阿縛賀寧火;
觸穢之所用,以微吠脂火;
熟食之所用,以婆訶娑火;
拜日天時用,合微誓耶火;
拜月天時用,所謂爾地火;
滿燒之所用,阿密栗多火;
彼於息災時,用那嚕拏火;
作增益法時,訖栗旦多火;
降伏怨對時,當以忿怒火;
召攝諸資財,用迦摩奴火;
若焚燒林木,應用使者火;
所食令消化,用社咤路火;
若授諸火時,所謂薄叉火;
海中有火名,縛拏婆目佉;
劫燒盡時火,名曰瑜乾多。
為汝諸仁者,已略說諸火,
修習韋陀者,梵行所傳讀。
此四十四種,爾時我宣說。』
復次祕密主!我於往昔時,
不知諸火性,作諸護摩事,
彼非護摩行,非能成業果。
我復成菩提,演說十二火,
智火最為初,名火因陀羅,
端嚴淨金相,增益施威力,
焰鬘住三昧,當知智圓滿;
第二名行滿,普光秋月花,
吉祥圓輪中,珠鬘鮮白衣;
第三摩嚕多,黑色風燥形;
第四盧醯多,色如朝日暉;
第五沒㗚拏,多髭淺黃色,
脩頸大威光,遍一切哀愍;
第六名忿怒,眇目霏烟色,
聳髮而震吼,大力現四牙;
第七闍吒羅,迅疾備眾綵;
第八迄灑耶,猶如電光聚;
第九名意生,大勢巧色身;
第十羯攞微,赤黑唵字印;
第十一火神(梵本闕其名);
十二謨賀那,眾生所迷惑。
祕密主此等,火色之所持,
隨其自形色,藥物等同彼,
而作外護摩,隨意成悉地。
復次於內心,一性而具三,
三處合為一,瑜祇內護摩。
大慈大悲心,是謂息災法,
彼兼具於喜,是為增益法,
忿怒從胎藏,而造眾事業。
又彼祕密主!如其所說處,
隨相應事業,隨信解焚燒。」
爾時金剛手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火爐三摩地?云何而用散灑?云何順敷吉祥草?云何具緣眾物?」如是說已。
「爾時金剛手,白佛言世尊!
云何火爐定?云何用散灑,
順敷吉祥草?云何具眾物?」
佛告祕密主,持金剛者言:
「火爐如肘量,四方相均等,
四節為緣界,周匝金剛印。
藉之以生茅,繞爐而右旋,
不以末加本,應以本加末。
次持吉祥草,依法而右灑,
以塗香華燈,次獻於火天。
行人以一華,供養沒栗荼,
安置於座位,復當用灌灑。
應當作滿施,持以本真言,
次息災護摩,或以增益法。
如是世護摩,說名為外事。
復次內護摩,滅除於業生,
了知自末那,遠離色聲等。
眼耳鼻舌身,及與語意業,
皆悉從心起,依止於心王,
眼等分別生,及色等境界,
智慧未生障,風燥火能滅。
燒除妄分別,成淨菩提心,
此名內護摩,為諸菩薩說。」
說本尊三昧品第二十八
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:「世尊!願說諸尊色像威驗現前,令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觀緣本尊形故,即本尊身以為自身,無有疑惑而得悉地。」如是說已,佛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善哉善哉!祕密主!汝能問吾如是義。善哉諦聽,極善作意,吾今演說。」金剛手言:「如是。世尊!願樂欲聞。」佛言:「祕密主!諸尊有三種身,所謂字、印、形像。彼字有二種,謂聲及菩提心。印有二種,所謂有形、無形。本尊之身亦有二種,所謂清淨、非清淨。彼證淨身離一切相,非淨有想之身則有顯形眾色。彼二種尊形,成就二種事:有想故成就有相悉地,無想故隨生無相悉地。」而說偈言:
「佛說有想故,樂欲成有相;
以住無想故,獲無相悉地。
是故一切種,當住於非想。」
說無相三昧品第二十九
復次薄伽梵毘盧遮那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祕密主!彼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樂欲成就無相三昧,當如是思惟:『想從何生?為自身耶?自心意耶?若從身生,身如草木瓦石,自性如是,離於造作、無所識知、因業所生,應當等觀同於外事。又如造立形像,非火非水、非刃非毒、非金剛等之所傷壞,或忿恚麁語而能少分令其動作。若以飲食衣服塗香華鬘、或以塗香旃檀龍腦如是等類種種殊勝受用之具,諸天世人奉事供給,亦不生喜。何以故?愚童凡夫於自性空形像自我分生,顛倒不實起諸分別,或復供養或加毀害。』祕密主!當如是住修身念,觀察性空。
「復次祕密主!心無自性,離一切想故,當思惟性空。祕密主!心於三時求不可得,以過三世故,如是自性遠離諸相。祕密主!有心想者即是愚童凡夫之所分別,由不了知,有如是等虛妄橫計。如彼不實不生,當如是思念。祕密主!此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證得無相三昧,由住無相三昧故,如來所說真語親對其人常現在前。」
世出世持誦品第三十
「復次祕密主!今說祕密持真言法。
「一一諸真言,作心意念誦,
出入息為二,常第一相應,
異此而受持,真言闕支分。
內與外相應,我說有四種,
彼世間念誦,有所緣相續,
住種子字句,或心隨本尊,
故說有攀緣,出入息為上。
當知出世心,遠離於諸字,
自尊為一相,無二無取著,
不壞意色像,勿異於法則。
所說三落叉,多種持真言,
乃至眾罪除,真言者清淨,
如念誦數量,勿異如是教。」
囑累品第三十一
爾時世尊告一切眾會言:「汝今應當住不放逸。於此法門,若不知根性,不應授與他人,除我弟子具標相者。我今演說,汝等當一心聽。若於吉祥執宿時生、志求勝事、有微細慧、常念恩德、生渴仰心、聞法歡喜而住,其相青白或白色、廣首長頸、額廣平正、其鼻脩直面䩉圓滿、端嚴相稱,如是佛子應當殷勤而教授之。」爾時一切具威德者咸懷慶悅,聞已頂受,一心奉持。是諸眾會,以種種莊嚴廣大供養已,稽首佛足,恭敬合掌而說是言:「唯願於此法教演說救世加持句,令法眼道遍一切處久住世間。」爾時世尊於此法門說加持句真言曰: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薩婆他(引)勝勝(二) 怛𭋓(二合)怛𭋓(二合)(三) 顒顒(四) 達




時佛說此經已,一切持金剛者及普賢等上首諸菩薩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六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