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
字輪品第十
爾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告持金剛祕密主言:「諦聽。祕密主!有遍一切處法門。祕密主!若菩薩住此字門,一切事業皆悉成就。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阿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娑
「南麼三曼多伐折囉(二合)

「迦佉哦伽 遮車若社 吒咤拏荼 多他娜馱 波頗麼婆 野囉邏嚩 奢沙娑訶 吃灑(二合右此一轉皆上聲短呼之)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阿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娑
「南麼三曼多伐折囉

「迦佉誐伽 遮車惹社 吒咤拏荼 多他娜馱 波頗麼婆 野囉邏嚩 奢沙娑訶 吃灑(二合右此一轉皆去聲長呼之)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暗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糝
「南麼三曼多伐折囉







「睒衫參頷吃衫(二合其口邊字皆帶第一轉本音呼之)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噁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索
「南麼三曼多伐折囉

「

「伊縊塢烏 哩

「仰壤𠸎曩莽 𠵫穰儜囊忙 噞髯喃南鑁

「祕密主!如是字門道、善巧法門次第住真言道,一切如來神力之所加持,善解正遍知道菩薩行舞,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已說當說今說。祕密主!我今普觀諸佛剎土,無不見此遍一切處法門,彼諸如來無有不宣說者。是故祕密主!若欲了知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,於此遍一切處法門應勤修學,於舸遮吒多波初中後相加,以等持品類相入,自然獲得菩提心行,成等正覺及般涅槃。有此等所說字門相與和合真言法教初中後俱,真言者若如是知,隨其自心而得自在,於此一一句決定意用之,以慧覺知,當授無上殊勝句。如是一輪,輪轉字輪。真言者了知此故,常照世間,如大日世尊而轉法輪。」
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一
爾時薄伽梵毘盧遮那以如來眼觀察一切法界,入於法界俱舍,以如來奮迅平等莊嚴藏三昧,以現法界無盡嚴故,以是真言行門度無餘眾生界,滿足本願故。時佛在三昧中,於如是無盡眾生界,從眾聲門出隨類音聲,如其本性、業生成熟、受用果報,顯形諸色、種種語言、心所思念而為說法,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。復於一一毛孔,法界增身出現,出已等同虛空,於無量世界中以一音聲法界語表演說如來發生偈:
「能生隨類形,諸法之法相,
諸佛與聲聞,救世因緣覺,
勤勇菩薩眾,及仁尊亦然。
眾生器世界,次第而成立,
生住等諸法,常恒如是生。
由具智方便,離於無慧疑,
而觀此道故,諸正遍知說。」
爾時法界生如來身,一切法界自身表化雲遍滿毘盧遮那世尊,纔生心頃,諸毛孔中出無量佛,展轉加持已還入法界宮中。於是大日世尊復告持金剛祕密主言:「祕密主!有造漫荼羅聖尊分位種子幖幟。汝當諦聽,善思念之,吾今演說。」持金剛祕密主言:「如是。世尊!願樂欲聞。」時薄伽梵以偈頌曰:
「真言者圓壇,先置於自體,
自足而至臍,成大金剛輪,
從此而至心,當思惟水輪,
水輪上火輪,火輪上風輪,
次應念持地,而圖眾形像。」
爾時金剛手昇於大日世尊身語意地法平等觀,念彼未來眾生,為斷一切疑故,說大真言王曰:
「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阿三忙(引)鉢多(二合)達摩馱覩(二) 蘖登(底孕反)蘖哆喃(三) 薩婆他(引)(四) 暗(引)欠(引)暗噁(五) 糝索(六) 含鶴(七) 㘕𡀩(八) 鑁嚩(急呼)(九) 莎訶

持金剛祕密主說此真言王已,時一切如來住十方世界,各舒右手摩執金剛頂,以善哉聲而稱歎言:「善哉善哉佛子!汝已超昇毘盧遮那世尊身語意地,為欲照明一切方所,住平等真言道諸菩薩故說此真言王。何以故?毘盧遮那世尊、應、正等覺坐菩提座,觀十二句法界,降伏四魔,此法界生,三處流出,破壞天魔軍眾;次得世尊身語意平等,身量等同虛空,語意量亦如是;逮得無邊智生,於一切法自在而演說法,所謂此十二句真言之王。佛子!汝今現證毘盧遮那世尊平等身語意故,眾所知識,同於正遍知者。」而說偈言:
「汝問一切智,大日正覺尊,
最勝真言行,當演說法教。
我往昔由是,發覺妙菩提,
開示一切法,令至於滅度,
現在十方界,諸佛咸證知。」
爾時具德金剛手心大歡喜,諸佛威神所加持故,而說偈言:
「是法無有盡,無自性無住,
於業生解脫,同於正遍知。
諸救世方便,隨於悲願轉,
開悟無生智,諸法如是相。」
時執金剛祕密主復說優陀那偈,請問毘盧遮那世尊,於此大悲藏生大漫荼羅決斷所疑,為未來世諸眾生故。
「已斷一切疑,種智離熱惱,
我為眾生故,請問於導師。
曼荼羅何先?惟大牟尼說。
阿闍梨有幾?弟子復幾種?
云何知地相?云何而擇治?
云何當作淨?云何彼堅住,
及淨諸弟子?惟願導師說。
云何已淨相?以何而作護?
云何加持地?事業誰為初?
修多羅有幾?云何作地分?
幾種修供養?云何花香等,
此華當獻誰?香亦復如是,
云何而奉獻?應以何花香?
諸食與護摩,各以何軌儀?
及諸聖天座,願說此教法。
身相顯形色,唯次第開演。
所尊之密印,及與自敷座,
何故名為印?是印從何生?
灌頂復幾種?三摩耶有幾?
真言者幾時,勤修真言行,
當具菩薩道?云何見真諦?
悉地有幾種?及與成就時,
云何昇大空?云何身祕密,
不捨於此身,而得成天身?
種種諸變化,彼復從何生?
日月火方等,曜宿星時分,
所現諸不祥,生死受眾苦,
云何令不起,所起盡除滅,
而得常親近,諸佛兩足尊?
幾種護摩火,幾事而增威?
諸佛差別性,唯願導師說。
無餘諸世界,及與出世間,
彼果及數量,殊勝三摩地,
成熟在何所?未成熟云何?
復劑於幾時,業生得解脫?」
正覺一切智,離熱惱世尊,
告金剛手言:「善哉大勤勇,
祕密漫荼羅,決定聖天位,
大悲根本生,無上摩訶衍,
諸佛最祕密,如汝之所問。
大力持金剛,我今略宣說,
漫荼羅初業,佛子應諦聽。
十二支句生,大力持明王,
所應最先作。住於本三昧,
解了瑜伽道,而作眾事業。
阿闍梨有二,通達印真言,
彼相亦如是,深祕顯略分。
能知深廣義,可傳者方授,
正覺之長子,遠離於世樂。
第二求現法,深著癡攀緣,
世間漫荼羅,一切為斯作。
諸佛二足尊,灌頂傳教者,
說四種弟子,時非時差別。
一者時念誦,非時俱非俱,
具有一切相,佛說親弟子。
最初知地相,即所謂心地,
我已說作淨,如前修事業。
若離於過患,心地無所畏,
當得成真淨,離一切諸過。
堅住如是知,見自三菩提,
若異於此者,非能清淨地。
若住妄分別,行者淨其地,
祕密主非淨,以離菩提心,
故應捨分別,淨除一切地。
我廣說法教,所有漫荼羅,
是中所先事,愚癡不知解,
非名世間覺,亦非一切智,
乃至不能捨,分別諸苦因。
應當為弟子,而淨菩提心,
護以不動尊,或用降三世。
若弟子不為,妄執之所動,
當成最正覺,無垢喻虛空。
初加持是地,依於諸佛教,
第二心自在,唯此非餘教。
四種蘇多羅,謂白黃赤黑,
第五所應念,所謂虛空色,
空中而等持,印定漫荼羅。
第二持綖經,置於道場地,
一切如來座,及諸佛智子,
悅意妙蓮華,世間稱吉祥;
緣覺諸聲聞,所謂邊智者,
當知所敷座,芰荷青蓮葉;
世界諸天神,梵眾以為初,
赤色鉢曇華,彼稱為座王;
降此如所應,念居其地分。
供養有四種,謂作禮合掌,
并及慈悲等。世間與華香,
從手發生花,奉諸救世者,
結支分生印,而觀菩提心。
各各諸如來,彼所生子等,
以是無過花,芬妙復光顯。
法界為樹王,供養仁中尊,
真語以加持,三昧自在轉,
勝妙廣大雲,法界中出生。
從彼雨眾花,常遍諸佛前,
其餘世天等,亦當散此華。
奉獻隨相應,本真言性類,
如是塗香等,亦隨其所應。
空水輪相持,是謂吉祥印,
彼所奉花等,當自心獻之。
若諸世天神,應知在臍位,
或金剛拳印,若復蓮華鬘,
而在空中獻,導師救世者,
乃至諸世天,各如其次第。
護摩有二種,所謂內及外。
業生得解脫,復有芽種生,
以能燒業故,說為內護摩。
外用有三位,三位三中住,
成就三業道,世間勝護摩。
若異此作者,不解護摩業,
彼癡不得果,捨離真言智。
如來部真言,及諸正覺說,
當知白與黃,金剛具眾色。
觀自在真言,純素隨事遷,
四方相重普,輪圓如次第,
三隅半月輪,而說形亦然。
初應知色像,所謂男女身,
或復一切處,隨其類形色,
不思議智生,是故不思議。
應物有殊異,智智證常一,
乃至心廣博,當知是其量。
座印亦如是,以及諸天神,
如諸佛所生,印等同彼生。
以此法生印,印持諸弟子,
故略說法界,用是為幖幟。
灌頂有三種,佛子至心聽。
若祕印方便,則離於作業,
是名初勝法,如來所灌頂;
所謂第二者,令起作眾事;
第三以心授,悉離於時方。
令尊歡喜故,如所說應作,
現前佛灌頂,是則最殊勝。
正等覺略說,五種三昧耶,
初見漫荼羅,具足三昧耶,
未傳真實語,不授彼密印。
第二三昧耶,入覩聖天會。
第三具壇印,隨教修妙業,
復次許傳教,說具三昧耶。
雖具印壇位,如教之所說,
未逮心灌頂,祕密慧不生。
是故真言者,祕密道場中,
具第五要誓,隨法應灌頂,
當知異此者,非名三昧耶。
善住若觀意,真言者覺心,
不得於三處,說彼為菩薩。
得無緣觀行,方便利眾生,
為植眾善本,故號仁中尊。
於諸法本寂,常無自性中,
安住如須彌,是名為見諦。
此空即實際,非虛妄言說,
所見猶如佛,先佛如是見。
逮得菩提心,悉地最無上,
從此有五種,諸悉地差別。
所謂入修行,及勝進諸地,
世間五神通,諸佛緣覺等。
修業無間息,乃至心續淨,
未熟令成熟,爾時悉地成。
於彼一時頃,淨業心俱等,
真言者當得,悉地隨意生。
悉地昇空界,如幻無畏者,
呪術網所惑,同於帝釋網,
如乾闥婆城,所有諸人民。
身祕密如是,非身亦非識,
又如於睡夢,而遊諸天宮,
不捨於此身,亦不至於彼。
如是瑜伽夢,住真言行者,
所生功德業,身相猶虹霓。
真言如意珠,出生意語身,
隨念雨眾物,而無分別想。
猶十方虛空,離諸有為行,
真言者不染,一切分別行,
解了唯有想,如是遍觀察,
爾時真語者,諸佛同隨喜。
正覺兩足尊,說二種護摩,
所謂內及外,增威亦如是。
諸尊殊類性,觀察當證知,
世間諸真言,今說彼限量。
福德自在等,眾知識天神,
彼所說明呪,及與大力印,
彼皆現世果,故說有分量,
雖成不堅住,悉是生滅法,
出世間真言,無作本不生。
業生悉已斷,戰勝離三過,
麟角無師者,及佛聲聞眾,
菩薩諸真言,彼量我當說。
超越於三時,眾緣所生起,
可見非見果,從意語身生。
世間之所傳,果數經一劫,
等正覺所說,真言過劫數。
大仙正等覺,佛子眾三昧,
清淨離於想,有想為世間,
從業而獲果,有成熟熟時。
若得成悉地,自在轉諸業,
心無自性故,遠離於因果,
解脫於業生,生等同虛空。」
「復次祕密主!諦聽彼密印、形相、敷置聖天之位、威驗現前、三昧所趣。如是五者,往昔諸佛成菩提,法界虛空行,本所誓願度脫無餘眾生界,為欲利益安樂彼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故。」金剛手言:「如是。世尊!願樂欲聞。」時薄伽梵以偈頌曰:
「最初正等覺,敷置漫荼羅,
密中之祕密,大悲胎藏生,
及無量世間,出世漫荼羅,
彼所有圖像,次第說當聽。
四方普周匝,一門及通道,
金剛印遍嚴,中羯磨金剛。
其上妙蓮華,開敷含果實,
於彼大蓮印,大空點莊嚴。
八葉悉圓正,善好具鬚蘂,
十二支生句,普遍華臺中。
其上兩足尊,導師成正覺,
以入漫荼羅,眷屬自圍繞。
當知此最初,悲生漫荼羅,
從此流諸壇,各如其本教,
事業形悉地,安置諸佛子。
復次祕密主!如來漫荼羅,
猶如淨圓月,內現商佉色。
一切佛三角,在於白蓮華,
空點為幖幟,金剛印圍繞。
從彼真言主,周匝放光明,
以無疑慮心,普遍而流出。
復次祕密主!觀世自在者,
祕密漫荼羅,佛子一心聽。
普遍四方相,中吉祥商佉,
出生鉢曇華,開敷含果實。
上表金剛慧,承以大蓮印,
布一切種子,善巧以為種。
多羅毘俱知,及與白處尊,
明妃資財主,及與大勢至,
諸吉祥受教,皆在漫荼羅,
得自在者印,殊妙作標相。
何耶揭哩婆,如法住三角,
漫荼羅圍繞,嚴好初日暉,
當在明王邊,巧慧者安立。
復次祕密主!今說第二壇。
正等四方相,金剛印圍繞,
一切妙金色,內心蓮華敷。
臺現迦羅奢,光色如淨月,
亦以大空點,周匝自莊嚴。
上表大風印,靉靆猶玄雲,
鼓動幢旛相,空點為幖幟。
其上生猛焰,同於劫災火,
而作三角形,三角以圍之。
光鬘相周普,晨朝日暉色,
是中鉢頭摩,朱黰猶劫火。
彼上金剛印,流散發焰暉,
持以

先佛說是法,勤勇漫荼羅,
部母商憩羅,及金剛部主,
金剛鉤索支,大德持明王,
一切皆於此,大漫荼羅中。
印壇諸佛子,形色各如次,
隨類而相應,諸業善成就。
復次我所說,金剛自在者,
謂虛空無垢,金剛輪及牙,
妙住與名稱,大忿及迅利,
寂然大金剛,并及青金剛,
蓮華及廣眼,妙金剛金剛,
及住無戲論,無量虛空步,
是等漫荼羅,所說白黃赤,
乃至黑色等,印形及所餘,
三戟一股印,二首皆五峯,
或執金剛鬘,隨色類區別,
一切作種子,大福德當知。
不動漫荼羅,風輪與火俱,
依涅哩底方,大日如來下,
及種子圍繞,微妙大慧刀,
或復羂索印,具慧者安布。
降三世殊異,謂在風輪中,
繞以金剛印,而住於三處。
復次祕密主!先說漫荼羅,
諸佛菩薩母,安置壇形像。
方正真金色,金剛印圍繞,
最勝漫荼羅,今當示尊相。
彼中大蓮華,暉焰遍黃色,
中置如來頂,超越於中分。
而至三分位,應作如來眼,
自住光焰中,遍布彼種子。
次一切菩薩,大如意寶尊,
謂彼漫荼羅,圓白而四出,
遍寂極清淨,滿一切希願。
復次應諦聽,釋迦師子壇。
謂大因陀羅,妙善真金色,
四方相均等,如前金剛印。
上現波頭摩,周遍皆黃暉,
大鉢具光焰,金剛印圍繞。
袈裟錫杖等,置之如次第,
五種如來頂,諦聽今當說。
白傘以傘印,具慧者勝頂,
圍以大慧刀,普遍皆流光。
最勝頂輪印,除障頂鉤印,
大士頂髻相,是名火聚印。
廣生跋折羅,發生以蓮華,
無量聲商佉,觀察知像類。
毫相摩尼珠,佛眼次當聽,
頂髻遍黃色,圍以拔折羅。
無能勝妃印,以手持蓮華,
無能勝大口,而在黑蓮上。
淨境界之行,所謂淨居天,
置彼諸印相,佛子應諦聽。
所謂思惟手,善手及笑手,
華手虛空手,畫之如法則。
地神迦羅奢,圓白金剛圍,
請召火天印,當以大仙手。
迦攝驕答摩,末建拏竭伽,
婆私倪刺婆,各如其次第。
應畫韋陀手,而居火壇內。
閻摩但茶印,常處風輪中。
沒栗底鈴印,黑夜計都印,
澇達羅輸羅,大梵妃蓮華。
俱摩利鑠底,毘瑟女輪印,
當知焰摩后,以沒揭羅印。
嬌吠離耶后,用劫跋羅印。
如是等皆在,風漫茶羅中,
烏鷲及婆栖,野干等圍繞。
若欲成悉地,依法以圖之,
涅哩底大刀,毘紐勝妙輪。
鳩摩羅爍底,難徒跋難陀,
密雲與電俱,皆具清潭色,
夾輔門廂衛,在釋師子壇。
商羯羅三戟,妃作鉢胝印。
月天迦羅奢,淨白蓮華敷。
日天金剛輪,表以輿輅像。
社耶毘社耶,當知大力者,
俱以大弓印。在因陀羅輪,
風方風幢印,妙音樂器印,
縛嚕拏羂索,而在圓壇中。
汝大我應知,種子字環繞,
如是等標誌,如次漫荼羅,
釋師子眷屬,今已略宣說。
佛子次諦聽,施願金剛壇,
四方相均普,衛以金剛印。
當於彼中作,火生漫荼羅,
內心復安置,妙善青蓮印。
智者曼殊音,本真言圍之,
如法布種子,而以為種子。
復於其四傍,嚴飾以青蓮,
圖作勤勇眾,各如其次第。
光網以鉤印,寶冠持寶印,
無垢光童子,青蓮而未敷。
妙音具大慧,所說諸使者,
當知彼密印,各如其所應。
髻設尼刀印,優波輸羅印,
質怛羅杖印,地慧以幢印,
彼招召使者,以鴦俱尸印,
一切如是作,圍以青蓮華。
所有諸奉教,皆羗揭梨印。
復次南方印,除一切蓋障,
大精進種子,謂真陀摩尼,
住於火輪中,翼從端嚴眾,
當知彼眷屬,祕密之標誌。
次第應圖畫,我今廣宣說。
除疑以寶瓶,置一股金剛,
聖者施無畏,作施無畏手,
除一切惡趣,發起手為相。
救意慧菩薩,悲手常在心。
大慈生菩薩,應以執華手,
悲念在心上,垂屈火輪手;
除一切熱惱,作施諸願手,
甘露水流注,遍在諸指端;
具不思議慧,持如意珠手,
皆住蓮華上,在漫荼羅中。
北方地藏尊,密印次當說,
先作莊嚴座,在因陀羅壇,
大蓮發光焰,間錯備眾色。
於彼建大幢,大寶在其端,
是名為最勝,密印之形像。
復當慇懃作,上首諸眷屬,
無量無數眾,彼諸慕達羅。
寶作於寶上,三股金剛印;
寶掌於寶上,一股金剛印;
持地於寶上,二首金剛印;
寶印手寶上,五股金剛印;
堅意於寶上,羯麼金剛印;
一切皆應住,彼漫荼羅中。
西方虛空藏,圓白悅意壇,
大白蓮華座,置大慧刀印。
如是堅利刃,鋒銳猶氷霜,
自種子為種,智者當安布,
及畫諸眷屬,印形如法教。
虛空無垢尊,應當以輪印,
輪像自圍繞,具足在風壇;
虛空慧商佉,在風漫荼羅;
清淨慧白蓮,在風漫荼羅;
行慧之印相,當以車

上插青蓮華,在風漫荼羅;
安慧金剛蓮,在風漫荼羅。
略說佛祕藏。諸尊密印竟。」
入祕密漫荼羅法品第十二
爾時世尊又復宣說入祕密漫荼羅法優陀那曰:
「真言遍學者,通達祕密壇,
如法為弟子,燒盡一切罪。
壽命悉焚滅,令彼不復生,
同於灰燼已,彼壽命還復。
謂以字燒字,因字而更生,
一切壽及生,清淨遍無垢。
以十二支句,而作於彼器,
如是三昧耶,一切諸如來,
菩薩救世者,及佛聲聞眾,
乃至諸世間,平等不違逆。
解此平等誓,祕密漫荼羅,
入一切法教,諸壇得自在。
我身等同彼,真言者亦然,
以不相異故,說名三昧耶。」
入祕密漫荼羅位品第十三
爾時大日世尊入於等至三昧,觀未來世諸眾生故,住於定中。即時諸佛國土地平如掌,五寶間錯,懸大寶蓋,莊嚴門標,眾色流蘇其相長廣,寶鈴、白拂、名衣、幡珮綺絢垂布而校飾之,於八方隅建摩尼幢。八功德水芬馥盈滿,無量眾鳥鴛鴦鵝鵠出和雅音。種種浴池時華雜樹敷榮間列芳茂嚴好。八方合繫五寶瓔繩。其地柔軟猶如綿纊,觸踐之者皆受快樂。無量樂器自然諧韻,其聲微妙人所樂聞。無量菩薩隨福所感宮室殿堂意生之座,如來信解願力所生。法界幖幟大蓮華王出現,如來法界性身安住其中,隨諸眾生種種性欲令得歡喜。時彼如來一切支分無障礙力,從十智力信解所生,無量形色莊嚴之相,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劫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諸度功德所資長身即時出現。彼出現已,於諸世界大眾會中發大音聲而說偈言:
「諸佛甚奇特,權智不思議,
無阿賴耶慧,含藏說諸法。
若解無所得,諸法之法相,
彼無得而得,得諸佛導師。」
說如是音聲已,還入如來不思議法身。
爾時世尊復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善男子!諦聽內心漫荼羅。祕密主!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,真言密印加持而加持之,以本性清淨故、羯磨金剛所護持故,淨除一切塵垢,我人、眾生、壽者、意生、儒童、造立者等株杌過患。方壇四門,西向通達,周旋界道。內現意生八葉大蓮華王,抽莖敷


「爾時行者為成三昧耶故,應以意生香華燈明塗香種種餚膳,一切皆以獻之。優陀那曰:
「『真言者誠諦,圖畫漫荼羅,
自身為大我,囉字淨諸垢。
安住瑜伽座,尋念諸如來,
頂授諸弟子,阿字大空點,
智者傳妙花,令散於自身,
為說內所見,行人宗奉處,
此最上壇故,應與三昧耶。』」
祕密八印品第十四
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復觀諸大眾會,告執金剛祕密主言:「佛子!有祕密八印,最為祕密。聖天之位威神所同,自真言道以為幖幟,圖具漫荼羅如本尊相應。若依法教,於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應如是知,自身住本尊形堅固不動。知本尊已,如本尊住而得悉地。云何八印?謂以智慧三昧手作空心合掌,而散風輪地輪如放光焰,是世尊本威德生印。其漫荼羅三角而具光明,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㘕𡀩(二) 莎訶』
「即以此印,而屈風輪在虛空輪上如嚩字形,是世尊金剛不壞印。其漫荼羅如嚩字相,有金剛光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鑁嚩(急呼)(二) 莎訶』
「復以初印,而散水輪火輪,是名蓮華藏印。其漫荼羅如月輪相,以波頭摩華而圍繞之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糝索(二) 莎訶』
「即以此印,屈二地輪入於掌中,是如來萬德莊嚴印。其漫荼羅猶如半月形,以大空點圍之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含鶴(二) 莎訶』
「復以定慧手作未開敷華合掌,建立二虛空輪而稍屈之,是如來一切支分生印。其漫荼羅如迦羅捨滿月之形,金剛圍之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暗噁(二) 莎訶』
「即以此印屈其火輪,餘相如前,是世尊陀羅尼印。其漫荼羅猶如彩虹,而遍圍之垂金剛幡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勃馱陀羅尼(上)(二) 娑沒㗚(三合)底沫羅馱那羯

「復以虛心合掌,開散火輪,其地輪空輪和合相持,是謂如來法住印。其漫荼羅猶如虛空,以雜色圍之,有二空點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阿(去)吠娜尾泥(二) 莎訶』
「同前虛心合掌,以智慧三昧手互相加持而自旋轉,是謂世尊迅疾持印。其漫荼羅亦如虛空,而用青點嚴之。彼真言曰:
「『南麼三曼多勃馱喃(一) 摩訶(引)瑜伽(輕)瑜擬(宜以反)寧(上)(二) 瑜詣說

「祕密主!是名如來祕密印,最勝祕密,不應輒授與人,除已灌頂,其性調柔、精勤堅固、發殊勝願、恭敬師長、念恩德者、內外清淨、捨自身命而求法者。」
持明禁戒品第十五
爾時金剛手復以偈頌請問大日世尊持明禁戒,為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故。
「云何成禁戒?云何住尸羅?
云何隨所住,修行離諸著?
修行幾時月,禁戒得終竟?
住於何法教,而知彼威德?
離時方作業,及法非法等,
云何而速成?願佛說其量。
先佛所宣說,令得於悉地,
我問一切智,正覺兩足尊,
為未來眾生,仁中尊證知。」
是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哀愍眾生故而說偈言:
「善哉勤勇士,大德持金剛!
所說殊勝戒,古佛所開演。
緣明所起戒,住戒如正覺,
令得成悉地,為利世間故。
等起自真實,不生疑慮心,
常住於等引,修行戒當竟。
菩提心及法,及修學業果,
和合為一相,遠離諸造作,
具戒如佛智,異此非具戒。
得諸法自在,通達利眾生,
常修無著行,等礫石眾寶。
乃至滿落叉,所說真言教,
畢於時月等,禁戒量終竟。
最初金輪觀,住大因陀羅,
當結金剛印,飲乳以資身。
行者一月滿,能調出入息,
次於第二月,嚴正水輪中,
應以蓮華印,而服醇淨水。
次於第三月,勝妙火輪觀,
噉不求之食,即以大慧力,
燒滅一切罪,而生身意語。
第四月風輪,行者常服風,
結轉法輪印,攝心以持誦。
金剛水輪觀,依住於瑜伽,
是為第五月,遠離得非得。
行者無所著,等同三菩提,
和合風火輪,出過眾過患。
復一月持誦,亦捨利非利,
梵釋等天眾,摩睺毘舍遮,
遠住而敬禮,一切為守護,
皆悉奉教命。彼常得如是,
人天藥叉神,持明諸靈仙,
翊侍其左右,隨所命當作。
不善為障者,羅剎七母等,
見持真言者,恭敬而遠之。
見是處光明,馳散如猛火。
隨所住法教,皆依明禁故,
等正覺真子,一切得自在。
調伏難降者,如大執金剛,
饒益諸群生,同於觀世音。
經逾六月已,隨所願成果,
常當於自他,悲愍而救護。」
阿闍梨真實智品第十六
爾時持金剛者次復請問大日世尊諸漫荼羅真言之心,而說偈言:
「云何為一切,真言實語心?
云何而解了,說名阿闍梨?」
爾時薄伽梵,大毘盧遮那,
慰喻金剛手,善哉摩訶薩,
令彼心歡喜。復告如是言:
「解祕中最祕,真言智大心,
今為汝宣說,一心應諦聽。
所謂阿字者,一切真言心,
從此遍流出,無量諸真言,
一切戲論息,能生巧智慧。
祕密主何等,一切真語心?
佛兩足尊說,阿字名種子,
故一切如是,安住諸支分,
如相應布已,依法皆遍授。
由彼本初字,遍在增加字,
眾字以成音,支體由是生,
故此遍一切,身生種種德,
今說所分布,佛子一心聽。
以心而作心,餘以布支分,
一切如是作,即同於我體。
安住瑜伽座,尋念諸如來,
若於此教法,解斯廣大智,
正覺大功德,說為阿闍梨,
是即為如來,亦即名為佛。
菩薩及梵天,毘紐摩醯羅,
日月天水天,帝釋世間主,
黑夜焰摩等,地神與妙音,
梵志及常浴,亦名梵行者,
漏盡比丘眾,吉祥持祕密,
一切智見者,法自在財富。
若住菩提心,及與聲智性,
不著一切法,說名遍一切。
即是真語者,持吉祥真言,
真實語之王,持執金剛印。
所有諸字輪,若在於支分,
當知住眉間,

娑字在脣下,是謂蓮華句。
我即同心位,一切處自在,
普遍於種種,有情及非情。
阿字第一命,嚩字名為水,
囉字名為火,

佉字同虛空,所謂極空點,
知此最真實,說名阿闍梨。
故應具方便,了知佛所說,
常作精勤修,當得不死句。」
布字品第十七
爾時世尊復告金剛手言:
「復次祕密主!諸佛所宣說,安布諸字門,
佛子一心聽。迦字在咽下,佉字在齶上,
誐字以為頸,伽字在喉中,遮字為舌根,
車字在舌中,若字為舌端,社字舌生處,
吒字以為脛,咤字應知髀,拏字說為腰,
荼字以安坐,多字最後分,他字應知腹,
娜字為二手,馱字名為脇,波字以為背,
頗字應知胸,麼字為二肘,婆字次臂下,
莽字住於心,耶字陰藏相,囉字名為眼,
𡆗字為廣額,縊伊在二眥,塢烏為二脣,
翳藹為二耳,污奧為二頰,暗字菩提句,
噁字般涅槃,知是一切法,行者成正覺,
一切智資財,常在於其心,世號一切智,
是謂薩婆若。」
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五❁